表面等离激元热效应研究:纳米气泡产生以及热电子探测
最近全国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凝聚态所在表面等离激元热效应的研究中取得进展。
(1)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热效应研究金颗粒的纳米气泡生成过程( Nano Lett. DOI: 10.1021/nl4003238)
当一定光强、波长的激光照射在液体中的金纳米颗粒时,由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产生的热效应,使金颗粒界面处的水分子被气化,利用暗场显微等实验手段可以观察到纳米气泡产生这一有趣的现象。课题组详细地研究了从单个纳米气泡的产生,到宏观尺度气泡聚集的过程:发现在单个金颗粒表面产生气泡的最初阶段,界面处水分子形成蒸汽,表面温度急剧的增加,形成纳米气泡;通过改变光强和粒子间的距离,可以实现多个纳米气泡之间的聚集;另一方面,通过理论计算,用拉曼和暗场显微光谱两种方法相互验证,估算了气泡最初形成时金纳米颗粒表面的温度。该研究首次直接和定量地分析了纳米尺度光诱导产生气泡的过程,为未来水蒸馏、污水净化、高温消毒杀菌等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。该工作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
Letters上 DOI: 10.1021/nl4003238,由凝聚态所NanoSmart Plasmonics研究团队的方哲宇百人计划研究员和西班牙CSIS研究所的F.
J. García de Abajo 教授、荷兰ALMOF研究所的Albert Polman教授,以及美国RICE大学P.Nordlander、N.J.Halas教授合作共同完成。该工作得到全国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、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。
|
|
粒子产生“气泡”现象理论模型
| 光激发单个粒子热效应示意图
|
(2)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热电子效应的近红外光探测器( Nature Comm. DOI: 10.1038/ncomms2642)
在Si衬底上构造金属膜的光栅结构,入射光可以与周期性的沟槽结构耦合,产生与周期结构尺寸相关的强烈的共振吸收,吸收响应可以与表面等离激元热电子产生的光电流相结合。实验观察到,不同尺寸的光栅结构与光波长有特殊的选择关系,由于金属-半导体界面的肖特基势垒的约束,光响应被限制在低频率波段,通过更换材料,改变势垒高度可实现可见光波段的光探测。相比之前报道的天线结构的光探测器,“光栅”结构的探测器具有更强的光响应电流、更窄的红外区域光谱响应的优点。该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可用于化学、生物领域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和探测。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Nature
Communications上DOI: 10.1038/ncomms2642,是由凝聚态所NanoSmart Plasmonics研究团队的方哲宇百人计划研究员和美国RICE大学P.Nordlander、N.J.Halas教授共同指导员工完成。该工作得到全国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、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。
|
|
“光栅”型光探测器结构图
| 模拟分析“光栅”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
|